您的位置: 首页» 师资队伍» 教授

吕拉昌

时间:2015-09-15


吕拉昌简介

联系邮箱:lachanglu@163.com

一、简介

吕拉昌,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民建会员,现任北京城市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,首都师范大学民建主委,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创新与转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,中国区域科学委员会区域创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,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创新管理专委会第一届执行委员,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,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访问学者。曾任广州市十届、十一届、十二届政协委员,第十届海淀区政协委员,广州市民建常委,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、广州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,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,曾在美国、德国、日本、英国、韩国、香港、波兰、西班牙、新加坡等地进行合作研究、考察和交流。

主要从事创新地理学、城市地理与规划、城市创新与空间经济、产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,从1993年起至今已主持与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、面上项目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、重点项目、面上项目12项,已在《TIJDSCHRIFT VOOR ECONOMISCHE EN GEGORAFIE 》《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》《Geography and Sustainability》《Built Environment》《Acta Geographica Sinica》《Asian Geographers》《地理学报》《地理研究》《地理科学》《经济地理》《人文地理》《规划师》等国内外杂志发表研究论文210多篇,3篇获省级奖励。在科学出版社等出版《创新地理学》《中国城市创新地理》《中国大都市的空间创新》《区域整合与发展》《整合、超越与发展》《区域开发导论》《世界大都市的文化与发展》《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市形态与功能演变》《新经济地理学》等10部,《中国地理》等二部教材为十二五规划教材。多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管理学部、地学部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。

二、2010年来承担的主要研究课题

1.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:中国三大城市群创新机制与空间组织模式的比较研究(批准号41971201 )2020.1-2023.12

2.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名称:中国主要城市创新职能结构与空间优化研究(批准号:41471136)2015.1-2018.12

3.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:基于城市创新职能的创新城市体系研究(批准号:41071103)2011.1-2013.12

4.国家社科重大项目: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设计,(12&ZD163)2013.9-2016.12,子课题负责人

5.国家社科重点项目:中国大都市中国创新型都市圈发展的路径设计与规划导控研究(12AZD100)2013.6-2017.12,子课题负责人

6.主持北京市中关村核心区科技园:中关村创新中心区(CID)创新生态环境研究,2014-2015

7.主持北京市中关村核心区科技园:中关村核心区创新指数研究,2014-2015

8. 主持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课题:北京城市形态与功能的历史演变研究2012-2014

9.主持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课题:北京文化贸易的地理格局与贸易战略,2014-2015

10.主研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(2023):宝鸡十四五规划

11.主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院(2023):安阳市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

三、2005以来发表的主要论文(共发表研究论文210篇)

1.吕拉昌,阎小培.服务业地理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[J].经济地理,2005,(01):117-120+125.

2.吕拉昌,魏也华.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制度转向与区域发展[J].经济地理,2005,(04):437-441.

3.吕拉昌,魏也华,林初升.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若干问题:海外学者的观点[J].人文地理,2006,(02):67-71.

4.吕拉昌,魏也华.新产业区的形成、特征及高级化途径[J].经济地理,2006,(03):359-363+368.

5.吕拉昌,王建军,魏也华.全球化与新经济背景下的广州市空间结构[J].地理学报,2006,(08):798-808.

6.吕拉昌.新经济时代中国大都市的郊区化机制探讨——兼与美国郊区化的比较[J].地域研究与开发,2006,(04):6-10.

7.吕拉昌,阎小培.论生产服务业的若干理论问题[J].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,2006,(06):54-57.

8.吕拉昌,魏也华.产业集群理论的争论、困惑与评论[J].人文地理,2007,(04):21-26.

9.吕拉昌.全球城市理论与中国的国际城市建设[J].地理科学,2007,(04):449-456.

10.Lu L, Wei Y D. Domesticating globalisation, new economic spaces and regional polaris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, China[J]. Tijdschrift voor economische en sociale geografie, 2007, 98(2): 225-244.

11.吕拉昌.“城市空间转向”与新城市地理研究[J].世界地理研究,2008,(01):32-38.

12.Lu L, McCARTHY L. Spatial restructuring in urban China amid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reform: The case of Guangzhou[J]. Built environment, 2008, 34(4): 444-463.

13.周春山,颜秉秋,刘艳艳,等.新经济下广州城市竞争力分析[J].人文地理,2008,(02):113-118+25.

14.吕拉昌,李永洁,刘毅华.城市创新职能与创新城市空间体系[J].经济地理,2009,29(05):710-713+751.

15.吕拉昌,余国扬,高晶华,等.地区全球化的一种新模式——以广州狮岭镇皮具产业为例[J].地理科学,2009,29(03):336-341.

16.吕拉昌,刘秋华,李文翎.广佛大都市区的管治策略研究[J].地域研究与开发,2009,28(06):38-41.

17.余国扬,方中权,吕拉昌.广东产学研联盟发展分析[J].科技管理研究,2009,29(12):64-66.

18.薛莹,吕拉昌,滕丽.全球城市区域下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研究:述评与展望[J].世界地理研究,2009,18(04):17-23.

19.吕拉昌,李勇.基于城市创新职能的中国创新城市空间体系[J].地理学报,2010,65(02):177-190.

20.李文翎,周俊滔,黄竞,等.广州市中山大道BRT主干道的联动分析[J].热带地理,2010,30(02):156-161.

21.滕丽,蔡砥,吕拉昌.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区域溢出分析[J].人文地理,2010,25(02):116-119.

22.吕拉昌,黄茹,韩丽,等.新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[J].经济地理,2010,30(08):1288-1293.

23.吴兰波,吕拉昌,许慧.城市创新生态指标体系构建及广州-深圳比较研究[J].特区经济,2010,(09):125-127.

24.谢媛媛,吕拉昌.城市消费空间研究综述[J].商业时代,2010,(34):24-25.

25.韩丽,吕拉昌,韦乐章,等.广东城市创新空间体系研究[J].经济地理,2010,30(12):1978-1984.

26.李文翎,黄竞,吕拉昌.广州城市快速公交干道网络设计[J].热带地理,2011,31(01):39-45.

27.余建清,吕拉昌.城市创新生态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比较研究——以广州和深圳为例[J].规划师,2011,27(03):99-103.

28.王建军,吕拉昌.基于县域基本单元的广东省主体功能区空间发展研究[J].农业现代化研究,2011,32(03):302-306.

29.王建军,吕拉昌,陈文君.基于综合评价法的广东省主体功能区划[J].特区经济,2011,(07):46-48.

30.陈少存,吕拉昌.广东省利用外资的空间差异研究[J].地域研究与开发,2011,30(05):41-44+54.

31.于涛方,吕拉昌,刘云刚,等.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[J].地理科学进展,2011,30(12):1488-1497.

32.梁政骥,吕拉昌.基于锡尔系数的广东省城市创新能力差异研究[J].地域研究与开发,2012,31(03):73-77+87.

33.余建清,吕拉昌.广东省化石燃料碳排放的地域差异[J].经济地理,2012,32(07):100-106.

34.Lu L, Huang R. Urban hierarchy of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inter-city linkages of knowledge in post-reform China[J].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, 2012, 22: 602-616.

35.黄茹,何爱,吕拉昌.基于家庭消费视角的广州城市社区碳排放空间差异研究[J].地域研究与开发,2013,32(03):99-103+107.

36.吕拉昌,谢媛媛,黄茹.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创新能级体系比较[J].人文地理,2013,28(03):91-95.

37.吕拉昌,黄茹.人地关系认知路线图[J].经济地理,2013,33(08):5-9.

38.刘珊,吕拉昌,黄茹,等.城市空间生产的嬗变——从空间生产到关系生产[J].城市发展研究,2013,20(09):42-47.

39.何爱,吕拉昌.广州市工业创新空间差异研究[J].科技管理研究,2013,33(22):80-83.

40.吕拉昌,黄茹.比较城市主义的复兴与比较的视角[J].地域研究与开发,2014,33(02):1-5.

41.郭梅,吕拉昌,黄茹,等.北京文化资源的评价及开发利用研究[J].现代城市研究,2014,(04):109-115.

42.林康子,吕拉昌,黄茹,等.边缘城市理论在中国应用的可能性[J].地域研究与开发,2014,33(04):53-58.

43.黄茹,梁绮君,吕拉昌.城市人口结构与创新能力的关系——基于中国城市的实证分析[J].城市发展研究,2014,21(09):84-91.

44.吕拉昌,何爱,黄茹.基于知识产出的北京城市创新职能[J].地理研究,2014,33(10):1817-1824.

45.胡海鹏,黄茹,吕拉昌.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的最新进展与评述[J].商业时代,2014,(29):117-119.

46.吕拉昌,梁政骥,黄茹.中国主要城市间的创新联系研究[J].地理科学,2015,35(01):30-37.

47.何爱,吕拉昌.基于知识产出的北京城市创新能力评价[J].商业经济研究,2015,(02):143-145.

48.Lyu L, McCarthy L. “Logalization”: local–global processes and the Shiling leather industrial district in Guangzhou, China[J]. Asian Geographer, 2015, 32(1): 37-57.

49.胡海鹏,吕拉昌,黄茹,等.基于创新流视角的广东省城市创新体系与职能[J].城市发展研究,2015,22(06):71-76.

50.杜志威,吕拉昌,黄茹.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工业创新效率空间格局研究[J].地理科学,2016,36(03):321-327.

51.贾晓朋,吕拉昌.文化贸易研究进展及展望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15,29(12):91-98.

52.许诺,吕拉昌,黄茹,等.中国城市人口迁移和创新[J].地域研究与开发,2016,35(02):165-169.

53.吕拉昌,黄茹,廖倩.创新地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[J].地理科学,2016,36(05):653-661.

54.丁军,黄茹,吕拉昌.基于专利授权数的长江经济带创新差异的多尺度分析[J].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,2016,25(06):868-876.

55.廖倩,吕拉昌,黄茹.基于文献计量的中国创新地理研究进展[J].地域研究与开发,2016,35(05):1-6.

56.丁军,吕拉昌,黄茹.苏南城市制造业创新职能演化与优化[J].科技管理研究,2016,36(22):78-81.

57.贾晓朋,吕拉昌.中国文化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——以核心文化产品出口为例[J].地理科学,2017,37(08):1145-1150.

58.孙飞翔,吕拉昌.国家创新系统研究综述与展望[J].科技管理研究,2017,37(23):1-9.

59.吕拉昌,许诺,黄茹.高新区业主自治模式的治理绩效——以中关村软件园为例[J].地域研究与开发,2017,36(06):1-5.

60.吕拉昌,雄安新区:如何建成生态与创新之都[J].地理研究,2018,37(05):849-869.

61.吕拉昌,廖倩,黄茹.基于期刊论文的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知识专业化研究[J].地理科学,2018,38(08):1245-1255.

62.吕拉昌,孙飞翔,黄茹.基于创新的城市化——中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[J].地理学报,2018,73(10):1910-1922.

63.胡海鹏,吕拉昌.中关村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[J].中国科技论坛,2018,(12):52-59.

64.Lyu L, Sun F, Huang R. Innovation-based urbanization: Evidence from 270 cities at the prefecture level or above in China[J].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, 2019, 29: 1283-1299.

65.吕拉昌,孟国力,黄茹,等.城市群创新网络的空间演化与组织——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[J].地域研究与开发,2019,38(01):50-55.

66.Lyu L, Wu W, Hu H, et al. An evolving regional innovation network: Collaboration among industry, university,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 in China’s first technology hub[J]. 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, 2019, 44: 659-680.

67.辛晓华,吕拉昌.中国城市创新重心的时空演变特征[J].地域研究与开发,2020,39(04):53-59.

68.Lyu L, Greene R. The Systematic Evolution of Beijing A Human Ecology Perspective[J]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& Natural Resources, 2020, 23(4): 153-165.

69.赵雅楠,吕拉昌.深圳创新城市建设中的香港因素[J].科技管理研究,2021,41(01):22-28.

70.辛晓华,吕拉昌.中国主要城市技术创新影响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异与机理[J].地理科学,2021,41(01):129-139.

71.吕拉昌,赵彩云.中国城市创新地理研究述评与展望[J].经济地理,2021,41(03):16-27.

72.吕拉昌,陈东霞.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分析[J].地域研究与开发,2021,40(02):45-49.

73.于英杰,吕拉昌.基于省域尺度的中国创新基础设施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分析[J].科技管理研究,2021,41(07):1-8.

74.孙飞翔,吕拉昌.城市紧凑度对中国城市创新的影响[J].人文地理,2021,36(03):97-107.

75.吕拉昌,辛晓华,陈东霞.城市创新基础设施空间格局与创新产出——基于中国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分析[J].人文地理,2021,36(04):104-113+125.

76.吕拉昌,于英杰,栾惠.北京城市舒适性、差异性与创新能力的关系[J].地理科学,2022,42(01):115-125.

77.赵雅楠,吕拉昌,赵娟娟,等.中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体系建设[J].科学管理研究,2022,40(02):7-13.

78.于英杰,吕拉昌.中国城市知识创新职能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[J].地理学报,2023,78(02):315-333.

79.吕拉昌,赵彩云,冉丹,等.中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究进展与展望[J].科学管理研究,2023,41(01):9-16.

80.马铭晨,吕拉昌.风险投资与区域创新:机制、路径与异质性——基于中国29个省的实证分析[J].经济地理,2023,43(03):140-149.

81.吕拉昌,赵彩云.城市知识环境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及空间异质性——基于中国275个城市的实证检验[J].热带地理,2023,43(08):1479-1488.

82.徐振剑,吕拉昌,辛晓华.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[J].经济纵横,2023,(08):71-79.

83.Xin X, Lyu L, Zhao Y. Dynamic evolution and trend prediction of multi-scale green innovation in China[J]. Geography and Sustainability, 2023, 4(3): 222-231.

84.Yu Y, Lyu L. Spatial pattern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function among Chinese citie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[J].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, 2023, 33(6): 1161-1184.

85.Zhao Y, Lyu L, Grimes S.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Cross‐border Regional Innovation Ecosystems: The Case of Shenzhen–Hong Kong Cross‐border Region[J]. Tijdschrift voor economische en sociale geografie, 2024.

86.王超越,吕拉昌.基于文献计量的中国城市创新空间发展研究进展[J].规划师,2024,40(04):48-54.

四、专著与教材

(一)专著

1.吕拉昌著,区域开发导论,昆明:云南大学出版社,1992

2.吕拉昌著,整合.超越.发展,昆明:云南民族出版社,1995

3.吕拉昌著,区域整合与发展,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03

4.吕拉昌著,中国大都市的空间创新,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09

5. 苗长虹、魏也华、吕拉昌,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11

6.吕拉昌、黄茹,世界大都市的文化与发展,广州: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,2013

7. 吕拉昌、黄茹,广东区域发展重大问题研究,广东: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,2015

8. 吕拉昌、黄茹,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形态与功能演变,广东: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,2016

9. 吕拉昌等.创新地理学.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17

10. 吕拉昌著,中国城市创新地理,北京: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,2023

(二)教材

1.吕拉昌主编,中国地理,科学出版社,2012年9月(十二五规划教材)

2.苗长虹、魏也华、吕拉昌著,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11(十二五规划教材)

3.吕拉昌编著,世界大都市的文化与发展,华南理工出版社,2013.9